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海内外诚聘英才

发表日期:2021-03-19 12:00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招聘公告

校门.jpg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16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将重点建设“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三个学科领域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01学院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历经社会科学部、社会科学系、人文与法律学院和社会科学部,2013年7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支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入选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头像.jpg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教授(研究员)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1人(含来自中央党校、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兼职硕导28名),4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占全体教师比例60%以上。拥有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培育计划人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河北省理论人才“五十人工程”人选、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建有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和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与湖南商学院共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协同创新研究院。设有冀文化、廉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政治哲学以及责任教育6个研究机构,形成了“6+4”科研平台,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学院自2017年启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攻关项目,“全面系统立体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成效显著,思想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全员参加了国家和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实践研修项目。通过专家指导、演练选拔等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竞赛。近年来,收获全国首届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原理组特等奖1项、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项、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京津冀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

学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推动学院科研年建设,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15年以来新立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学科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2018——2019年,学院连续两年主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建设与发展”高端论坛,与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共谋发展。2019年,学院与重庆大学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建设国际研讨会。与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越南河内国立大学所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的外籍专家以及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飨理论盛宴,标志着学院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交流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院坚持做强、做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自2001年创办至今,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学校强势特色本科专业。2017——2020连续被中国校友会网评为“五星级”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能达到95%以上,50%左右的毕业生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近五年,本科生考研上线率80%以上,录取率65%以上,全部为211及以上高校。

学院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2018——2020年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平均20%的生源来自“211工程”及以上院校。近年来,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中CSSCI期刊收录20余篇、北大核心期刊收录30余篇;学生中涌现出“全国活力团支部”、“省级优秀毕业生”、“省级先进班集体”以及“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学院通过与新西兰梅西大学、中央编译局马研部、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为研究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机会。

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党建研究、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推动教学科研和与党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紧密结合,与社会服务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发表了10余篇理论宣传文章,多篇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以上领导和部门采纳。

学院党委坚持以一流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院党委为每个教研室选配了优秀的“双带头人”作为党支部书记,凝心聚力,做好“融”的文章,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发挥政治把关作用,为教师搭建起政治学习、学术交流和生活服务之家,引导青年学术骨干、“双高”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党建+教学科研团队”的党务业务融合模式已成为我院发展的最大特色。2020年,第二批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以及全省高校“双带头人”工作室等均在我院挂牌。目前,全院上下凝心聚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环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力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跨越式发展。热忱欢迎广大海内外英才加盟我院。

image.png

02人才需求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等


03招聘条件及待遇

(一)校内待遇

1、符合“元光学者”岗位要求的各层次人才

待遇1.jpg

2、优秀人才

     符合学校相关政策及公开招聘岗位的应聘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毕业生。

待遇2.jpg

3、师资博士后

待遇3.jpg

     符合师资博士后出站考核条件,且满足学校“元光学者”启航岗B及以上聘任条件的可按“元光学者”相应岗位留校任教。

4、杰出人才
对于优秀杰出人才,我们按照“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原则确定引进待遇。

(二)河北省、天津市待遇

1、享受河北省“名校英才入冀”待遇。

2、享受天津市“海河英才”待遇。

河北省+天津市+学校  三方同支持


更多优惠政策

1.齐全的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办公用房和科研空间。

2.完善的服务保障:职能部门及所在学院提供一站式服务。

3.学校可提供公寓式周转房等良好的住宿条件。

4.子女可享受天津市优质的教育资源。

5.来校报到费用由我校承担。 

6.特聘岗A及以上人才,每年保证至少2个博士生招收指标和多名博士后招收指标;配偶如符合学校入编条件,学校将接收其到校工作。

校内符合“元光学者”条件的同类人才,申请成功后享受相同的工资和“元光学者津贴”。





04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宏    

电  话:022-60201217   

电子信箱:myzp@hebut.edu.cn